欢迎关注
更多

欢迎关注

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首页 >> 研究/刊物 >>市场动态 >> 浅析我国团体标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详细内容

浅析我国团体标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团体标准的定义和法律地位 

     团体标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 

在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的提案。新《标准化法》对1988年的《标准化法》进行了大幅修订,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化法》修订后,团体标准获得了正式的法律地位,构建了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二、团体标准的发展 

   (一)欧美团体标准的发展

    欧美的标准体制实际上是由两大类型的标准共同构成,一类是满足公共利益需要的政府标准,另一类是主要满足市场利益需要的团体标准。 

以美国为例,标准体制主要由自愿性标准构成,由非政府性质的标准化组织在自愿协商基础上制定团体标准,其中 20 家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全美 90%的标准。其中,私人部门是最先制定标准的组织,其制定标准是为了满足这些私人部门的特殊要求和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问题,包括美国铁路建设的标准、锅炉机械标准等。在美国标准体系形成过程中,这种分散的、市场驱动的自愿性标准体系是由盈利性企业主导标准化过程,政府的作用非常有限,即美国标准体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形成的结构。自愿性标准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最大化的将标准应用在合适的领域。 

美国市场中服务业的标准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以图书出版业为例。美国书业研究会(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是美国书业标准研究、制定和推广的主要机构。美国书业标准涵盖了出版物载体识别、内容描述、身份识别、数据流通与共享等标准。这一切都是基于其与企业直接的交流合作,共同根据各自需求而将图书出版信息化、标准化、商业化。 

(二)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

   相较于美国,中国的团体标准发展起步较晚,此前的标准主要针对工业及农业的技术标准,由国家统筹管理。随着市场对标准的需求不断增加,有些企业与地方监管部门共同推动企业联盟标准,但是因为缺少规划和后续的宣传推广工作,导致这种联盟标准没能够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 

   2015 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第一次正式将团体标准纳入国家标准体系的一部分。《方案》中明确“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201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标准化法》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标准化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2019 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于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明确了我国团体标准制定、实施、监督及相关要求。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团体标准体系包括国家顶层设计、地方社会团体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制定团体标准三层机构。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政府正在逐步收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的适用范围与产出机制,鼓励团体标准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团体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由市场决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未来团体标准有望成为行业内应用最为广泛,行业地位最高的标准。 

三、我国团体标准现状 

   (一)服务业团体标准数量远落后于制造业、农业团体标准

    截止到 2019年 6月 17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登记发布的团体标准共 8747 条,其中主要为制造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的团体标准,其中制造业发布的团体标准为 3795条(见图 1),占比达 43%。采矿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布的团体标准数量排名居最后三位。

image.png

    从各行业发布数量来看,制造业、农林牧渔、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社会团体发布了较多的团体标准,其参编单位大多数包含企业部门,体现出由市场驱动的自愿性标准在产业中的应用。 

而某些行业属于国家自上而下统一监管,具有统一的规范制度,因此,相关团体标准数量较少。以金融行业为例,一是金融行业较难通过定量的方式将某些行为标准化;二是我国金融行业体系由“一行两会”作为主要的监督管理部门,其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覆盖面较广,且具有强法律约束力,金融机构需强制执行,因而没有另行制定团体标准。三是在监管部门未出台规范性文件的领域,市场自发形成的社会团体尚未积极形成团体标准,导致自律管理缺乏抓手、存在空白。 

   (二)发布的团体标准集中在少数活跃团体中

    根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的相关数据统计,平台成员团体共计 2412 个,排名前 20 位的活跃团体共发布了 3066 条标准,即占比 0.8%的团体发布了整个平台登记发布的 35%的团体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团体集中在制造业、农业,体现了较高的集中度,同时也反映出不同行业团体的产出不均衡,服务业团体的团体标准数量产出较低。 

   (三)我国团体标准的宣传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

    标准的编制以及宣传推广过程会产生相应的资料费、调研费、劳务费、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经费支出。目前,有些行业的团体标准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客观阻碍了团体标准走向市场化的步伐。社会团体对其制定的标准宣传贯彻力度,直接导致市场对于团体标准的了解程度及认可程度。鉴于标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团体标准将成为最重要的新标准产出源头,而团体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将对其价值的体现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已有行业政府部门对团体标准进行经费支持发声,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大教育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力度,通过专项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保对纳入工作计划的标准制定、修订支持力度。” 

四、未来发展方向 

   (一)政府机构发挥宏观管理与协调作用 

发挥政府机构在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宏观管理与协调作用。政府机构应发挥社会团体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统筹协调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较快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和条件的特点,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 

近年来,上海市团体标准的发布逐年增加,标准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为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12月开展“上海市2018年度团体标准试点项目”。根据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种类较多的行业开展试点的原则,选择22家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试点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团体标准的应用。

   (二)加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制

团体标准的需求方为企业,供给方为社会团体,加强供需双方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标准能够有效满足双方需求,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和社团共制的模式,既有利于团体标准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市场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加速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强相关团体标准工作人员掌握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技术的能力,推进团体标准与市场需求的准确对接;另一方面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化理论水平,加强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宣传培训和实施评估能力,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辉, 王益谊, 付强.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评析[J]. 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集, 2016. 

[2] 顾 君剑 .我国团体标 准发展趋势探 索 [J].标准科学,2019(02):31-34. 

[3] 曾杰 . 团 体 标 准 的 发 展 与 创 新 分 析 [J]. 标准科学,2018(09):48-51. 

[4] 蒙有为,任文明,宋京帅.美国团体标准发展对我国标准化军民融合的启示[J].中国标准化,2019(01):63-68. 

[5] Wang P. A brief history of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A Chinese perspective[J]. 2011.

作者:赵天宇

seo seo